西盟科技资讯

科技新未来 TMT行业门户

聚焦国企改革领军人物|致敬奋进者 不泯一颗心

2018-12-25 14:06:11 来源:互联网

  即将过去的2018年里,国企改革与创新持续向纵深挺进,国企发展也不断向世界一流迈进。在不断开创的新局面、不断开启的新征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领军人物”:有上任两年多就交出航运业喜人答卷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有荣获《财富》世界500强CEO终生成就奖的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和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也有不服输的电力“创客”张黎明,以及一生都在不断奔跑的港珠澳大桥“超级工程师”林鸣……他们在各自的岗位发挥“表率”作用,鼓舞着人们在改革奋进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改 革

  许立荣:永不止步的航运业“改革先锋”

  作为“远洋运输体制改革的推动者”,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许立荣获得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改革先锋”称号。

  2016年初,重组后的中远海运在上海正式成立,许立荣任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时至2018年,完成重组以来,中远海运交出了一份喜人的答卷:国际航运船队规模达到1296艘,综合运力超1亿载重吨,是全球最大的航运企业;在经营规模和竞争能力上实现了“6个世界第一、6个全球领先”;国际化经营业务已涉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500多个港口,形成遍及世界各主要地区的跨国经营网络。在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最新排名中,中远海运排在335位,与2017年的排位相比上升31位。在此前福布斯发布的全球最受信赖公司2000强榜中,中远海运排名第104位,且成为全球唯一上榜的航运企业。

  许立荣表示,重组以来中远海运在“规模增长、盈利能力、抗周期性、全球公司”四大战略维度的目标逐步实现。中远海运努力构建起“战略管控型”总部组织体系,加大董事会授权工作力度,将具体生产经营事务授权下属公司董事会决策。通过积极推进投资信息系统建设,打造“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的管控体系,增强集团公司整体管控能力。

  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两大集团的整合,超出了全球的预期,更超出了同行的预期。但许立荣表示,“绝不能满足现状,要充分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他指出,合并后规模更大了,但是每一个经营的环节,和行业领头羊要建立对标系统。每一个经营数据和全球最好的企业去比,来观察经营质量上还存在哪些差距。

  徐和谊:机遇期不断迎接“挑战”

  今年以来,汽车市场低迷,10月份更是出现了首个“负增长”。在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看来,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调整期,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和机遇期,要抓住这个机遇期,去迎接未来下一轮的发展。

  “考验汽车企业的关键时刻到了。抓住这个调整期,把一些过去不太重视的领域,该补短板的补短板,该打基础的打基础,特别是围绕着转型升级下足功夫。”徐和谊表示,任何一个产业和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渐进式的,不可能保持十几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的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调整期,由过去的两位数增长,到近些年来的一位数增长,到现在可能是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2018年是北汽集团发展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北汽集团以695.91亿美元营业收入位列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第124位,比上一年度提升13位。从2013年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排名开始,北汽集团连续六年上榜,排名提升了212位。

  2018年,北汽集团再次明确了未来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成为北汽自主品牌汽车的主要突破方向。同时,作为北汽集团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平台,北汽新能源汽车公司也在2018年实现了在A股市场的上市,为未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这个变革的关键历史节点,必须思考下一个40年该怎么走。面对下一个百年,中国汽车工业的梦想应当如何实现。”徐和谊表示,在变革的时代,必须把握先机,加大创新力度,推动生态融合,才能取得竞争的优势。

  段向东:“新攀钢建设”的领头人

  12月12日,全国首份“钢铁大脑”运行成果在成都发布,标志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内钢铁行业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是作为传统企业的攀钢集团利用跨界技术优化炼钢流程、提高产品质量的一次创新探索,更是攀钢集团在其党委书记、董事长段向东带领下推动新攀钢建设、打造世界顶级新材料公司的一个缩影。

  自2013年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设立以来,攀钢已累计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评价)610项,获专利授权2896项,主持或参与修订国际标准4项,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64项。其中,一批科技研发已转化为产业成果。

  目前,攀钢已成为全球第一的产钒企业,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和产业链最为完整的钛加工企业,国内第一、世界顶级的重轨生产基地,以及我国重要的汽车用钢、家电用钢、特殊军工钢生产基地。

  段向东表示,攀钢将紧抓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核心作用,以科技创新为龙头,以打造钒钛产业新城为重点,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加快构建“三个特色研究院+四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四个专业化产业园”发展大格局,引领攀西创新开发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攀西战略资源综合利用推向更高水平。

  殊 荣

  宋志平: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索者

  在2018《财富》CEO峰会上,首次推出《财富》世界500强CEO终生成就奖。首次获得CEO终生成就奖的分别是亨利·凯瑟克爵士、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和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

  宋志平曾同时出任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董事长,并带领两家企业双双跻身世界500强行列。他开创并成功实践了“央企市营”、“整合优化”、“格子化”管控、“八大工法”、“六星企业”等改革创新模式,被企业界推崇为“宋志平模式”。他先后推动8家央企重组、混合近千家民企,创造性地提出“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的公式,被公认为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先行者。

  作为央企董事长,宋志平经常受邀参加民营企业的活动。在宋志平眼里,国企和民企都是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像一对孪生兄弟在共同的价值链、产业链上彼此依存。在他今年新著的《问道改革》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的人生观是积极的,正因为如此,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直探索和思考,尽管我面对的是具体的企业和具体的事情,但我一直想努力概括归纳出一些经验体会提供给大家。我知道,由于站位的局限性,我的一些观点并不一定那么精准,但我想,哪怕有一个观点对大家有用也是值得的。能为国企改革贡献微薄之力是我的一大心愿。”

  宁高宁:“懂资本”的先锋掌门人

  同样获得2018年《财富》CEO终生成就奖的还有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2016年宁高宁调任中化集团担任董事长。2017年《中化集团2018-2020年发展战略指引》发布,提出新的战略发展框架。下一步,中化集团要通过全面升级产业结构和重新构建商业模式,提升业务内涵,优化业务组合,提高资源运行效率,为客户、股东、员工创造价值。而中化集团一直以来的投资控股公司的定位保持不变。

  在创新方面,宁高宁强调,“要让创新成为中化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宁高宁在今年进博会期间进一步表示,中化集团将遵循“科学至上”的发展理念,力争用5到10年的时间全面转型为一家科技驱动的创新型企业。中化集团希望通过更加开放的贸易,引进更高技术含量的优质产品来促进企业自身产业升级。

  在资本市场,中化集团也备受瞩目。宁高宁入主中化集团时曾表示,将在未来3年至5年内,所有业务领域引入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战略投资者,以增强公司治理、竞争力和刺激创新,从而使公司受益。近期,作为战略投资方,中化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农业”),成为上市公司荃银高科新的第一大股东。市场人士认为,对荃银科技的战略投资,无疑是宁高宁搭建中化集团“全产业链”版图的重要举措。应该说,中化集团此次投资不仅实现了其现代农业服务闭环,而且还实现了宁高宁打造种子国家队的梦想。另外,7月,中化集团旗下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化能源”)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意味着已经入主中化集团两年的宁高宁将拉开资产整合大幕。

  创 新

  张黎明:不服输的电力“创客”

  创新型一线劳动者的代表,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分公司张黎明,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荣获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改革先锋”称号。这些年,在他和团队的创新努力下,公司累计开展技术革新400余项,获国家专利158项。凭着这股倔劲,张黎明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行业里响当当的电力“创客”,被誉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典型代表。

  “钢铁侠”是张黎明带领团队花费数百个日夜苦心钻研的得意之作。它采用激光雷达等精度更高的多维传感器,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相比第一代自动化程度更高,这也是中新天津生态城惠风溪智慧能源小镇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带电作业称得上电力行业最危险的专业,有了‘钢铁侠’,今后就可以让机器人代替人在电网上做‘微创手术’了。”张黎明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张黎明创新工作室还孵化出“星空”“蒲公英”等10个创新工作坊,培养出了更多肯钻研、爱创新的“蓝领创客”。

  “从过去电网建设依靠人拉肩扛,到现在无人机、智能巡检机器人的使用,我从一个侧面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回顾这些年的工作,张黎明深有感触地说。

  林鸣:超级工程的“超级工程师”

  2018年10月24日,对林鸣来说,是铭记一生的一天。这一天,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开通。林鸣,是这项超级工程的“超级工程师”。

  作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8年间,林鸣在建造港珠澳大桥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实现了中国建设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8年间,林鸣和他的团队经受了无数没有先例的考验,交出了出乎国内外专家预料的答卷。林鸣说:“不能说超级工程就用超级态度,一般工程就用一般态度。人生只有一个标准,只有一种态度,那就是不断奔跑,把每件事做好。”

  港珠澳大桥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修建港珠澳大桥,我们遇到了无数问题,但是没有一个问题是绕过去的,都是闯过去的。”林鸣说。

  在林鸣的案头,摆着一本《红旗渠的故事》。书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是他的精神食粮。他说:“自己一辈子都在修桥,造好桥、做好事就是自己的人生价值。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

  余剑锋:打造核工业全产业链的领军者

  2018年7月19日,中核集团、中核建集团实施重组后的领导班子正式出炉,余剑锋出任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从核工业部到核工业总公司,到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再到中核与中核建合并重组,中核集团站在了新的起点。

  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突破,如今的中核集团拥有核工业全产业链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同时建造40余台核电机组的建设能力,中国的核电发展不再被人“卡脖子”,并且实现引进到出口的跨越,开始全产业链走出去。

  今年,全球首次环形燃料零功率物理实验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顺利完成,标志着中核集团在环形燃料组件研究领域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备受瞩目的AP1000实现了重大突破,其首个示范工程——三门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与此同时,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建设如火如荼地推进,全球首堆有望在2020年建成投产。产业链“前端”,自主研发的高性能CF系列燃料组件,完成了首个循环辐照考验;在产业链“后端”,中核环保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核循环产业发展迈出关键步伐,拼接起核工业全产业链的最后一块版图。

  谈及未来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余剑锋说:“将来的中国核工业是一个完整的、先进的核工业产业链,是一个涉及所有专业的科技创新平台,同时我们不会闭门造车,我们是对国内外所有相关单位开放、发展空间很大的平台。”

  (记者韦夏怡、樊曦、李志勇、胡旭、毛振华综合报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