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7 18:12:31
近日,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101班全体同学来到益阳市大通湖区河坝镇,开启为期一个月的基层实践“大思政课”。这是中南学子在河坝镇开展暑期基层实践的第九个年头。本次实践活动围绕“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主题展开。
大通湖区位于洞庭湖腹地,是在原国营农场及军垦农场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县级行政管理区。许多年来,这里传承着深厚的爱农情怀,赓续着优秀的农垦精神,留存着宝贵的农耕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人居环境建设经验,是新生代们熟悉党建引领农业经济发展的好地方,是大学生们将平时所学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视理论、获取真知的好去处,更是思政专业学生深入扎根群众、将思政元素融入基层、学好用好“大思政课”的好场所。
同学们在带队老师和河坝镇人民政府领导的组织协调下,被分配至党建办、经发办、社事办等十二个部门,并以小组形式开展具体的实践研究活动。研究活动涉及“人居环境整治与‘千万’工程建设”、“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如何发挥流动党员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同学们受到了河坝镇政府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悉心关怀和亲切指导,很快便与办公室的“哥哥姐姐”们“打成一片”。“哥哥姐姐们对我们都非常好,他们耐心细致地为我们讲解科室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为我们提供身体力行参与镇政府日常工作的机会”“镇政府工作与我们原来想的不太一样,我们原以为公务员们每天都坐在办公室,没想到他们几乎每天都要下乡,无论严寒酷暑”“哥哥姐姐们带我们下乡进村,走访各家各户,零距离接触父老乡亲们,一来生动地示范了基层工作诸多事宜的具体处理方式,二来为我们活用思政专业的研究方法,观察和访谈人民群众,获取第一手研究材料提供了宝贵机会”“这里的自然风光真是美到极致,这里的乡亲们人人古道热肠”……同学们如是说。
如此实习经历,对于大学生们来说是前所未有和弥足珍贵的,这种“前所未有”带给同学们的快速成长和蜕变,与他们在大学校园里所获至的成长和蜕变,是截然不同的。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而言,尽管他们是在农村长大,但较之于之前更多的是从村民的视角认识农村,现在则是以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体验乡村治理——借此机会,他们能学习和积累基层治理的种种经验,也能深刻地认识到公务员工作、党领导人民建设国家的种种艰辛与不易。这对于来自城市的学生的裨益和积极影响就更是不言而喻。
除了完成日常的行政工作和实践研究任务外,同学们还积极踊跃参与当地的各种志愿活动和节日庆典,比如,报名“七彩假期”支教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理卫生教育等),帮助老年群众使用数字化技术和智能软件,参加“河坝镇2023年首届荷花节写生、摄影和征文大赛”,主动为“河坝镇农垦文化走廊”、“河坝镇农耕体验馆”、“河坝镇农耕文化博物馆”等场馆筹建之“党建引领”内容要素的设计提供智慧和灵感。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种类多元的体验方式,势必“刷新”同学们对于农村生活、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深层认知。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应该面向实际、深入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应该严谨务实、苦干实干,从耕耘中谋求收获。“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本色和不变初心,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作为大学生、学生党员、理论学习者和科研工作者,应该如何切实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呢?答案就是: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要尽可能用人民群众的生动语言作为我们科学研究的表达方式。一言以蔽之,科学研究的生命力在于为人民服务,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既要真正从群众中来,又要真正到群众中去。大学生知识学习和理论创新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要为人民服务,是要充分贴合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善用、活用和巧用基层实践“大思政课”,厚植学生的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是新阶段高等学校切实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术生产力”的有效举措。
作者简介:欧阳鹏(1991-),男,湖南湘潭人,法学博士,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基本理论。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10篇,1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645528#qq.com(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