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直播打赏助力民乐传承,河南唢呐技艺非遗传人找到第二舞台

2023-03-21 11:22:46


  对河南商丘唢呐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马春风来说,过去一年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里,他带领村民们在@唢呐村的事 抖音直播间中演奏唢呐,不仅让更多人知道了唢呐村的故事,也借助网友们的直播打赏为唢呐传承找到了新方向。前不久,央视《新闻周刊》节目对马春风的故事进行了报道,点赞他与时俱进,让唢呐这一民间艺术“在传承中被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马春风的家乡河南商丘马庄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唢呐村。据县志记载,当地吹唢呐的历史已有400多年。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吹唢呐,年龄最大的演奏者超过80岁,最小的只有8岁。前些年,村里一度有29支唢呐队,还有人去往外地乃至国外演出。马春风小就跟着父辈一起“走南闯北吹唢呐”,一吹就是将近40年。在过去那些年里,他靠着一只唢呐吹遍十县八乡,以此养活一家老小。

  对马庄村村民们来说,吹唢呐不仅是他们的生活乐趣所在,也是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唢呐行业从原来的“活”找人,变成了现在的人找“活”,行业越来越不景气。加之疫情以来提倡婚丧嫁娶简办,线下舞台越来越少,村里不少唢呐匠纷纷转行,外出务工,村子也逐渐冷清。

  怎么养家糊口,怎样把祖传的唢呐技艺传承下去,成了马春风这几年一直苦恼的问题。很快,他想到了近几年火热的短视频平台,于是在抖音注册了账号@唢呐村的事 ,把村里的人和事拍成短视频,把村民们的唢呐表演搬进了直播间。

  起初,通过抖音演出对马春风来讲并不顺利。吹唢呐、吹笙都是辛苦活,两个多小时的连续直播对体力有较高要求;收音设备、手机录制等也需要一笔投入;最难的是凑齐乐队成员:开始录制时村民无人响应,需要吃饭送礼邀请,不够时只能拉家人来凑。

  慢慢地,一切步入了正轨。七月的某一天,马春风直播间的人数忽然到了一万人。最多的一次,同时在线看他们吹唢呐的人数甚至有两万多人。这个数字让马春风很兴奋,“我们村有四五百人,直播间人数多的时候,就相当于有50多个我们村的人,全都站着听戏。”对马春风来说,没有一个舞台会比这里更大。

  如今,“唢呐村的事”在抖音已吸引了粉丝超40万,获赞近190万。随着喜欢他们的观众越来越多,来自网友打赏的收入也水涨船高。直播仅三个月,马春风就收到了2万多元的打赏,这相当于过去一个传统唢呐艺人在线下表演一整年的收入了。如今每个月的农历十六,他都会把打赏收入提现后存入一张固定的卡里,希望将来能用这笔钱更好地反哺直播事业。

  除了打赏收入外,凭借抖音直播,马春风也有了新的收入来源,作为“马氏唢呐制作工艺”的非遗传承人,马春风也经常会售卖自己制作的哨片等唢呐配件。在抖音上走红后,很多同行及关注者也会向他询价购买,“以前卖哨片我要骑着摩托车走几十公里去各地售卖,现在人家一个电话打来,我用快递邮过去,我的哨片就发往全国各地了。”

  “打赏是一方面,抖音直播还让更多人看到了我们,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线下演出的可能。”马春风说,抖音直播为村民们的唢呐演出提供了第二舞台,而第二舞台最后又为第一舞台的寻找提供了出路。此外,马春风还想继续借助网络传播把马庄村变成一个唢呐网红村,这样一来,村中的农作物也能在来年收割季节获得新的销售渠道,做到线上线下都红火。

  几百年前,马庄村的村民们只会以吹唢呐谋生;几百年后,靠着唢呐,他们还是可以找到谋生的方式。在抖音直播这个第二舞台上,马庄村的唢呐艺人们不必再“看天吃饭”,他们摆脱了转行、解散的阴影,并借助网络这个更大的平台,重新出发。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645528#qq.com(把#换成@)。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