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践行为民办实事 “种草人”回归“种粮人”

2021-08-18 11:09:51


  苏南最大规模草皮种植镇迈出“退草还耕”绿色步伐

  文/融媒记者 闵添

  8月9日,66岁的辛庄镇平墅村村民王彩珍起了个大早。作为村里最后一家退草还耕户,她走出门,望着隔壁人家正在建设中的一块块整齐划一的高标准农田出神良久。回头瞧了眼自家不成规模、日渐深陷发黄的草皮田,虽然还有一个多月就能收割,但她还是咬咬牙、摆了摆手,让村里的土地深翻机开了进来。

  当天,王彩珍种植了近20年的3亩草皮田最终得以休耕还田。至此,辛庄镇平墅村这个以草皮经济为主打的农业村近700户人家彻底告别了“种草皮”生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退草还耕”,全面完成了从“种草人”回归“种粮人”的身份转变……2021年秋种后,平墅村将迎来久违了近20年的滚滚麦浪。

  响应国家号召 “退草还耕”为民办实事

  去年底,常熟市辛庄镇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防止“耕地非粮化”号召,在平墅村先试先行“退草还耕”,对该村2600亩草皮种植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村两委顶着巨大压力,打破陈年利益矛盾,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有效实践,召开“平墅有事好商量”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室制度,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先行,耐心上门民调劝说,最终获得了村民的广泛支持,为辛庄镇彻底解决长期以来由草皮种植带来的占用耕地、水土流失、邻里纷争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平墅经验”。

  辛庄镇素有“草皮之乡”的美名。《辛庄镇志》记载,20世纪30年代该镇就有了草皮种植和贩运的历史。平墅村原草皮种植大户张得林表示,草皮种植门槛低、投入工时少、管护要求不高,一年却可收割两至三茬。行情好时,能有近3000元/亩的收益。截至去年7月,辛庄镇草皮种植规模已超1万亩,年产值逾0.64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成了苏南地区最大规模的草皮产区。然而,不为人知的是,低投入高收益的草皮种植背后,欠下的生态账却越来越多。

  曾经绿色“钱袋子” 如今生态“大包袱”

  沈张路是平墅村的主干道,路边随处可见连片草皮田,置身其中能明显感到草皮田较普通稻麦田低足足半人高,就连田垄上都遍植草皮,田埂沟渠早已被侵占破坏殆尽,一眼望去田与田的边界几近于无。而如今这些休耕深翻的草皮田土壤外层已经明显发黄,当地人称这层土为“黄泥”,是经年卷草皮所导致的耕作层流失的表现。

  用良田种草皮,草长成后,用铲卷机连土带草铲成“草皮卷”供应市场。按一年收割两茬,每茬至少卷走1.5厘米耕作层计算,1万亩良田一年被卷走的土壤就达20万立方米。“这样剥皮般一层层卷去,‘熟土’早已流失,种不了几茬,大片良田就开始板结、沙化盐碱化。”辛庄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陈伟忠如是说,“一般良田第一层是40至80厘米厚的松动、充满腐殖质的‘熟土’,第二层就是当地人口中的‘黄泥层’,这层已几乎没有腐殖质,不适合传统意义上的耕作了。即使休耕深翻,想要由‘黄泥’恢复到‘熟土’,需要多年的耕种锄刨、施肥灌溉、阳光雨露滋润。”

  算好经济生态账 解决邻里纠纷“闹心账”

  “田地越卷越低、侵占沟渠、垄上没了机耕路、还要不停割草毛……草皮田积水被淹、互相倾轧倒灌、草毛乱丢乱烧现象不断。”谈到由种草导致的管理问题,平墅村党委副书记高丽芬深有体会。因此,当先试先行“退草还耕”之时,村干部不厌其烦地上门做思想工作,帮村民们一边算生态经济账,一边算邻里纠纷这“闹心账”,积极帮助改种农户转化就业,最终获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这两年草皮行情不好,我年纪大了,一亩地一年忙到头也就挣个千把块。现在村里给我800元/亩的流转补贴,今后还可能更多,我还再去田里打打工,算下来也差不了多少。”在村干部一次次上门劝说下,堵了王彩珍大半年的心结终于被打破。

  这几日,张得林频繁奔走于平墅村和辛庄镇政府之间,除了种草皮,对稻麦种植也有相当经验的他坐不住了。作为原先村里承包200亩草皮的“种草大户”,他看准“退草还耕”契机,希望通过积极报名,能赶上“种草人”到“种粮人”的转身,成为村里的“种粮大户”。与张得林有着同样打算的还有隔壁沈浜村世代做草皮收购生意的王正园、王亚军父子,每年几十万方的草皮收购量并没有干扰儿子王亚军的判断,几年前他就嗅到“退草还耕”是大势所趋,已未雨绸缪在其他地区进行校地合作稻麦种植尝试,以期将来能把握住自家生意的“转型机遇”。

  此次平墅村2600亩“退草还耕”高标准农田建设费用和流转补贴均由市镇财政全额承担,已解决村里的后顾之忧。接下来,辛庄镇沈浜、杨中、旺倪桥等村未流转的近8000亩草皮田也将开始调查摸底,逐步进行“退草还耕”。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645528#qq.com(把#换成@)。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