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6 20:39:05西盟科技资讯
制造业智能化升级需求是工业智能发展的根本驱动,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已把工业智能化的发展放置于战略地位。中国制造业的转型起步虽晚,但有着工业门类齐全、市场潜力巨大等特点,尤其是随着中国制造业由数字化迈向网络化发展,新的增长空间正在形成。
作为智能制造设备供应商的深圳市利和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和兴”),近期10月13日深投控旗下基金入股利和兴子公司,同月利和兴中标2021年自动化测试装备框架采购项目,中标金额达5.57亿元,中标金额逾5.57亿元(不含税)占利和兴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117.33%。与此同时,利和兴凭借产品质量稳定,交付及时,响应迅速等优势,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从而保证了利和兴的业务量快速发展,为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多项政策托底成长空间可期,智能制造将成为5G最大行业应用场景
智能装备制造业是为一国工业生产体系和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特征,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因此,大力推广智能制造设备将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将为中国智能制造设备生产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 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 2025》主题是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中心是提质增效,主线是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
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印发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在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2020年5月22日,《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
随着国家对智能制造的大力支持,中国智能制造行业保持着快速的增长速度,继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产值规模突破2万亿元后,2020年初步估计达2.5万亿元。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分别为1万亿元、1.22万亿元、1.5万亿元、1.75万亿元、2.11亿元。
智能制造设备的下游应用主要包括电子产品、汽车、医疗、金属制品、橡胶与塑料和食品等制造业。随着4G通信技术向5G通信技术转变带来的通信网络升级,现有的通信网逐步向物联网拓展。
5G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全球技术和产业竞争的战略高地,亦是引领科技创新、重塑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新经济关键动力之一。
5G技术将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视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联领域发展,与交通、工业、教育、医疗、能源、视频娱乐等相关行业不断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国家竞争力提升、社会转型和行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据中国信通院《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从产出规模看,2030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元和10.6万亿元。
在直接产出方面,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预计当年将带动约4,840亿元的直接产出,2025年、2030年将分别增长到3.3万亿元、6.3万亿元,十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在间接产出方面,2020年、2025年和2030年,5G将分别带动1.2万亿元、6.3万亿元和10.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
此外,根据中兴通讯发布的《5G+ICT行业趋势白皮书:创新、求存、谋发展》,5G为各行业和全社会的拓展打开新空间,2035年将在全球驱动12万亿美元经济活动,其中智能制造占比28%,成为5G最大行业应用场景。
未来,5G技术将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5G产业将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智能制造设备也将更广泛地应用于5G相关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
二、业绩触底反弹中标金额逾5亿元,管控能力出色期间费用率低于可比公司
近年来,得益于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稳定增长及智能制造设备需求增长,利和兴生产经营规模持续扩张,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保持增长。
2015-2020年,利和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6亿元、1.72亿元、2.54亿元、4.08亿元、5.58亿元和4.74亿元,同期,利和兴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082.7万元、2,051.26万元、3,562.81万元、5,047.23万元、9,174.09万元、8,484.11万元。
到了2021年三季度,利和兴的营业收入为6,743.06万元。
据招股书,利和兴称,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对比变动不大,由于主要客户H公司受到外部环境挑战,其当期对智能制造装备采购需求有所放缓,因此公司当期营业收入有所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据利和兴《关于收到中标通知的公告》,2020年12月,利和兴与某终端有限公司签订了《采购主协议》,成为其供应商。本次中标项目系该《采购主协议》项下的采购行为,由某终端公司根据前述《采购主协议》及本次收到的中标通知等相关约定向利和兴发出《采购订单 PURCHASE ORDER》,利和兴根据订单具体执行。
本次中标项目属于利和兴的主营业务,中标金额5.57亿元(不含税),占利和兴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117.33%。业绩呈触底反弹的趋势。
随着利和兴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净资产相应增加;同时利和兴增资扩股筹措资金解决部分营运资金需求,负债总额的增幅低于资产总额增幅,因此资产负债率总体处于合理水平。2018-2020年,利和兴借款不存在逾期未偿还或拖欠利息的情况。
2018-2020年及2021年三季度,利和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1.56%、36.45%、23.68%、24.77%,呈下降趋势。
2018-2020年及2021年三季度,利和兴货币资金分别为0.55亿元、1.66亿元、2.24亿元、2.46亿元;短期借款分别为4,360万元、0元、0元、4,200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0元、30万元、540万元、1,789.43万元;长期借款分别为0元、2,970万元、8,370万元、8,900万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利和兴期间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期间费用管控能力出色。
2018-2020年,利和兴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1.99%、13.89%、14.19%。
同期,利和兴同行业可比公司昆山佰奥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5.73%、16.23%、21.54%;深圳市联得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期间费用率分别为22.33%、22.52%、19.96%;深圳市易天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期间费用率分别为25.58%、25.92%、29.51%;珠海博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期间费用率分别为29.88%、29.13%、24.6%。
可以看出,利和兴期间费用管控能力突出,期间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具备良好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未来随着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利和兴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制程类产品毛利率大幅提升,深度融合两大新兴产业
自设立以来,利和兴专注于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成为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5G)领先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设备供应商,利和兴主要服务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等领域客户,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产业的深度融合。
据招股书,利和兴的主要产品为智能制造设备,包括检测类和制程类,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OLED柔性屏等显示器件等电子产品的检测、生产领域。
2018-2020年,利和兴来自检测类设备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99亿元、3.94亿元、1.87亿元;利和兴检测类设备产品毛利率分别为30.55%、35.27%、33.09%。
同期,利和兴来自制程类设备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54亿元、0.94亿元、1.75亿元;制程类设备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7.3%、22.48%、35.58%。
据招股书,利和兴的制程类设备应用领域广泛、市场潜力大,有望成为利和兴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利和兴的产品已成功应用于5G智能终端及其核心零部件、安防摄像机、车载T-box等终端以及通信基站电源等5G网络基础设施器件的生产和检测领域。
而利和兴利用智能制造技术帮助5G产业客户实现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与检测,既要求其掌握智能制造的相关专业技术,还要求对5G产业有深刻认识,跨越两个前沿产业实现技术和产品的融合。随着主要客户在5G智能移动终端和5G通信基站的市场份额不断增长,利和兴也在和主要客户的合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智能制造设备相关经验和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理解,也在两个新兴产业不断融合中成长。
2018-2020年,利和兴5G相关产品收入分别为25.95万元、9,867.33万元、7,084.06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06%、17.69%、14.94%。
当下,利和兴正处于先进制造产业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交汇点,未来将继续以产业发展方向为指引,进一步探索智能制造与5G等新兴产业融合的路径模式,推动相关技术创新。
未来,利和兴根据下游客户应用需求拓展产品矩阵,深度融入新产业相关领域,并实现与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的深度融合,为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稳定、可靠的智能制造设备。
四、客户资源优质且稳定,积极开拓新市场在手订单充裕
经过多年的发展,利和兴的产品质量稳定,交付及时,响应迅速,综合服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得到业内知名企业的认可和信任,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目前,利和兴与国内外知名企业H公司,富士康、维谛技术、TCL、富士施乐、佳能、深科技、奥兰若、旺旺食品等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从而保证了利和兴的业务量快速发展,为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移动智能终端制造装备领域,利和兴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与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企业H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系其智能制造设备的重要供应商之一,现有合作型号数十款,并持续开发新产品,合作不断深化。
据招股书,早在2013年,利和兴便通过H公司供应商认证后与其签订了《采购主协议》,成为其装备供应商。
根据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利和兴主要客户H公司是中国大陆唯一进入世界500强前50的高科技制造业企业。是业界领先的高科技制造业企业,也是利和兴产品具有先进性的重要表征。
据招股书,2018-2020年,利和兴对H公司智能制造设备类产品销售收入占H公司固定资产新增机器设备金额比例分别为7.75%、8.84%和9.58%,为H公司同类型设备采购领域较为重要的供应商。
而在2020年11月,H公司发布声明决定整体出售荣耀业务资产。12月,利和兴与剥离后的荣耀业务相关经营主体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荣耀终端有限公司(两者合称“荣耀公司”)签订了采购主协议,成为其供应商。目前,利和兴取得荣耀公司订单577.43万元。
随着荣耀业务独立发展,其将谋求更广的业务发展空间,达到更高的发展目标,预计将有较大的设备投入需求,从而给利和兴带来新的业务增长动力。
此外,作为大型客户长期紧密合作的供应商,利和兴品牌知名度也得以提升,为进一步开拓相关领域市场夯实了品牌优势。2017年至今,利和兴采取了稳定扩张的战略,适度开发新客户。
在ICT和显示器件等领域开拓客户,利和兴陆续进入了富士康、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中兴通讯等优质企业的产业链,开拓客户已形成一定规模,部分客户随着交易规模的稳定增长而新进入利和兴前五名客户,未来业务发展可期并具有成长性。
且利和兴还通过寻求与H公司产业链供应商合作,开拓供应商成为其客户,目前利和兴已向H公司产业链客户生益电子、景旺电子、方正科技、沪士电子和华通电脑等公司销售相关产品。截至2021年3月31日,利和兴在手订单约为1.42亿元人民币(含税)。
观其最近三年,利和兴在积极开拓新客户、新订单的情况下,利和兴对其他客户的订单金额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金额。
2018-2020年,利和兴取得的对其他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58亿元、1.42亿元、2.44亿元,其他客户订单的增长是发行人持续经营能力的有力保障。
可以看出,利和兴的客户开拓策略取得了显著效果,且持续具有一定规模的在手订单,与H公司保持相当规模的业务量,其他新拓展客户的订单也取得明显进展,该等新拓展客户主要为业内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企业,利和兴业务正常持续开展。
五、研发能力突出获国有资本青睐,坐拥“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属于科技创新型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掌握核心技术和具备持续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一直以来,利和兴高度重视激发员工创新创造能力、不断丰富技术储备、积累行业项目经验和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并进行大量研发投入,建立较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打造了一支专业化的研发团队。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利和兴研发人员共126人,占员工总数的18.48%;核心技术人员有5名,分别为冯超球、潘宏权、邬永超、卢真光、张磊。
其中,潘宏权系利和兴董事、副总经理,曾任比亚迪公司第二事业部(锂电池)工程师。在利和兴任职期间,主导完成了十余种智能终端生产线设备的研发工作,包括上板机、下板机、转线机、制盒机,为利和兴多项专利的发明人,为利和兴高速成长奠定了基础;此外,潘宏权还领导完成了十余种智能制造设备的研发工作,包括软包脆性物料包装机械、汽车座椅组装线、弧焊机器人等。
冯超球系利和兴研发中心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学士学位,电子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风华高科电子装备事业部总经理,风华高科常务副总经理、副董事长,爱普科斯电子元器件(珠海保税区)有限公司总裁,主持并参与了多项电子元器件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取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目前,利和兴建立了较为灵活、高效的研发体系,并密切跟踪行业发展趋势,把握市场需求提前布局技术研发,快速满足客户产品技术变化。利和兴具备快速改造原有产品的能力,能够缩短新产品生产开发周期,满足下游产品更新换代需求。
例如利和兴为研发适用5G相关技术要求的射频检测设备和天线检测设备,基于原有的4G相关产品的设计经验,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地完成了适应于5G手机检测的射频检测设备、天线检测设备的设计,为客户的产品上市争取了时间。
上述柔性化产品制造能力,可以使利和兴能够再较短时间内根据下游市场行业的发展变化情况而调整产品产线,以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利和兴非常注重研发投入,2017-2020年,利和兴研发支出分别为1,345.73万元、2,669.05万元、4,249.35万元和2,715.61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9%、6.54%、7.62%和5.73%,整体呈上升趋势。
到了2021年三季度,利和兴研发费用为3,252.75万元,同比增长54.32%。
截至2021年3月31日,利和兴作为专利权人拥有1项发明专利,59项实用新型专利,142项软件著作权,正在申请发明专利11项。
据招股书,利和兴称发明专利数量较少,专利多为实用新型,主要是因为下游行业产品更新迭代频繁,公司提供的设备不仅具有专用性,而且部分设备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由于发明专利申请至授权的周期较长,存在相关技术在申请期间市场需求发生较大变化的可能性,因此部分技术申请发明专利进行保护的必要性不高。
目前,利和兴已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业务领域内的多项核心技术。利和兴掌握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信号测试技术、数字工厂技术、仿真测试技术、视觉检测与定位技术、5G介质滤波器测调技术、OLED柔性屏覆膜技术、自动化测试技术、计算机图像分析处理技术以及精密加工技术,其中除5G介质滤波器测调技术和OLED柔性屏覆膜技术外均为自主研发取得。
截至2020年末,利和兴核心技术形成过程中累计发生的研发费用为4,748.61万元,均于研发费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存在资本化情形。目前,利和兴针对部分核心技术仍然在持续投入,确保技术储备能够满足下游行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10月13日,利和兴披露公告称,具有深圳国资背景的投控东海招商基金战略入股利和兴江门电子元器件业务,此次合作拉开了双方合作的序幕,彰显出利和兴作为国内专用设备领先企业的竞争优势得到了深圳国资的认可,在新的业务领域获得了国有资本青睐。
据悉,此次入股利和兴江门的正是深投控资本作为管理人的江门市投控东海招商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开资料显示,深投控资本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着力打造“科技金融、科技园区、科技产业”三大产业集群,担当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成为全球创新要素资源聚合平台。
2021年6月份,利和兴登陆创业板,随后子公司利和兴电子元器件便获得了深圳国资的战略入股,其投资的电子元器件成立于2020年12月,可谓一成立即获得国有资本的大力支持,那么对于利和兴后续的运作以及双方合作的前景,值得期待。
核心技术的开拓将是利和兴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重要战略任务,利和兴将坚定不移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巩固和提高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当前市场主要有两种显示技术LCD和OLED。相对于LCD显示技术,OLED具有真正的“未来科技”属性。
材料质地上,OLED厚度可以小于1毫米,仅为LCD屏幕的1/3,并且重量也更轻;响应时间上,OLED响应时间是LCD的千分之一,显示运动画面绝对不会有拖影的现象。
此外,OLED还具有抗震性能更好,不怕摔,不存在可视角度问题,在大视角下观看画面仍然不失真,低温特性好,在零下40度时仍能正常显示,发光效率更高,能耗比LCD要低等特点。
近年来,OLED快速发展,下游终端应用广泛,涉及智能手机、电视、VR、车载、可穿戴设备、照明等领域。
与此同时,利和兴抓住契机,果断切入OLED赛道,于2018年成功研发出针对OLED柔性屏的覆膜设备。
利和兴的OLED柔性屏覆膜设备主要用于将覆盖保护膜和散热膜覆盖于3D曲面的OLED柔性面上,其采用超长轴形变控制技术,解决了8-15.6英寸OLED柔性屏覆膜时辊轴受力变形的难题。
该技术率先应用于京东方8英寸OLED屏产品的制造过程,帮助H公司顺利实现折叠屏手机量产,推出国内第一款量产的国产折叠屏手机Mate X。
从全球来看,根据《全球工业愿景2025:打开智能世界产业版图》预测,2025年个人智能终端数将达400亿元,这些设备的面板大部分将采用OLED材料;从国内来看,根据市场预测,随着国内OLED产能的释放,到2022年,中国大陆地区的OLED面板总产能占比将接近45%,成为全球最大的OLED面板供应商。
庞大的市场空间叠加国内产量占比的提升,这些因素都将为利和兴OLED业务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持续性的营收增长。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645528#qq.com(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