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本立科技:完整研发体系彰显核心竞争力 下游需求旺盛发展潜力持续

2021-09-16 15:02:52西盟科技资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有机中间体及精细化工产业逐渐东移,已经形成了以中国和印度为核心的生产和贸易中心。随着中国精细化工的突起,把解决精细化工原料放到了首位,一个发展精细化工中间体的热潮正在中国掀起。中国石化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浙江本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立科技”)从事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新材料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三大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及产销率高企,主要产品销量保持增长趋势。此外,本立科技建立完整的研发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为客户持续带来价值。

一、医药中间体行业规模持续增长,农药中间体产量保持低速增长

化工中间体是精细化工产品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精细化工产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初步发展于80年代,2000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期。

根据前瞻网的统计,2019年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颜料/染料中间体、其他化工中间体在中国化工中间体市场中分别占比45%、28%、3%、24%。

可以看出,2019年中国化工中间体市场,医药中间体占比45%,农药中间体占比28%,位列前两大子行业。

此外,21世纪以来,全球医药中间体生产重心逐渐向中国、印度等转移。

根据2018年12月国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中间体行业深度:从产业链转移及竞争力优势角度研判中间体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医药中间体产量在2000年至2015年间从2.5万吨增长至68万吨,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精细化工行业最主要的细分市场之一。

根据CredenceReaserch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医药中间体市场规模为259.65亿美元,未来将以4%的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2027年达到368.91亿美元。

近年来,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提高药物疗效、减缓细菌耐药性形成,中国发布各种政策对抗菌药的使用提出建议与要求,使中国抗菌药行业发展进入平缓增长阶段。

根据沙利文数据中心报告,中国抗菌药物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1,116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5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05%。

2011-2017年,中国抗菌药使用金额占药品收入比例分别为15.1%、12.4%、11.6%、11%、11.3%、11.2%、11.1%。

未来,全球医药中间体市场发展将带动中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目前,中国和印度已成为全球农药中间体及原料药的主要生产地。

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10-2019年,中国农药原料药产量分别为234.2万吨、264.8万吨、354.9万吨、319万吨、374.4万吨、374.1万吨、377.8万吨、294.1万吨、208.3万吨、225.39万吨。

不难看出,2017年起,农药原料药产量开始下降,但与此同时农药价格开始上升。2019年农药原料药产量开始回暖,为225.39万吨,同比增长8.2%。

根据国金证券研究所整理,2014-2018年中国农药中间体产量分别为470万吨、489万吨、491万吨、504万吨、507万吨,预计2023年产量将达到536万吨。

可见,中国农药中间体产量保持低速增长。

在细分市场上,中国的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的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比较大,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

未来,在建筑、农业、医药方面的需求带动下,中国化工中间体市场前景乐观。

二、下游化工产品持续发展行业需求旺盛,市场仍具发展潜力及提升空间

下游医药、农药等化工产品的持续发展为化工中间体行业带来巨大需求。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医药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医药中间体行业的下游为原料药及制剂行业,主要包括化学药、中药、生物制品等。

近年来中国医改不断深化、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民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就医人次不断提升,直接带动了中国医药需求的增长,对医药中间体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根据Evaluate的预测,2017年至2022年全球医药销售额将以6.5%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到2022年全球医药销售额将会超过1万亿美元。医药市场的增长将大幅带动医药中间体的需求。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老龄化问题等的推动,近年来中国医药工业市场规模稳定增长,未来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为6,320亿元,2017年中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上涨到29,826亿元。

目前国内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十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2015-2018年同比增速分别为23%、24%、28%和43%。

农药中间体下游为农药原料药及制剂行业,高质量的农药中间体是农药产品快速发展的保障。

农药专利到期,仿制药迎来新的市场机遇,农药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保护政策将带动市场的增长,促进农药中间体行业的发展。

根据产品用途,农药主要可以分为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三大类产品。全球农药市场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着稳定高速增长。

根据PhillipsMcDougall报告,2011年全球农药销售额为492.29亿美元,2018年全球农药市场规模为575.61亿美元。

预计2023年农药市场规模将达到667.03亿美元,2018-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

截至2018年11月,中国登记的农药产品总数为43,400多个,其中杀菌剂产品约10,900个,排在杀虫剂、除草剂之后。

2019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持续推进,但就杀菌剂整体而言,其市场容量主要与小麦、玉米、大豆、水稻播种面积相关,农作物播种面积波动较小,杀菌剂存在刚性需求。

三、业绩保持快速增长,资产负债率及期间费用率均低于同行平均

近年来,本立科技产品逐渐得到市场和客户的认可,业绩保持快速增长。

2018-2020年,本立科技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38亿元、5.59亿元、6.25亿元。2019年、2020年分别同比增长27.7%、11.72%。

同期,本立科技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0.73亿元、0.92亿元。2019及2020年分别同比增长63.02%、25.42%。

可见,本立科技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在增长,业务前景良好。

与此同时,近年来,本立科技的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

2018-2020年,本立科技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6.85%、29.5%、25.51%。

同期,本立科技同行业可比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43.94%、38.84%、38.51%。

不难看出,本立科技资产负债率连续三年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值得关注的是,本立科技专注技术开发、工艺创新和生产,减少市场推广及管理人员配置,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均低于可比同行公司的均值。

2018-2020年,本立科技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55.32万元、436.39万元、373.36万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6.85%、29.5%、25.51%。

同期,本立科技同行业可比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均值分别为43.94%、38.84%、38.51%。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本立科技销售费用率与行业平均数相比较低,主要原因,本立科技与客户相互依存,客户集中度较高,营销推广费等费用低;国内市场业务,运距较短,承担的运费较少;国外市场业务,本立科技一般承担送到指定港口的运费,距离较近,运费较低。

2018-2020年,本立科技的管理费用分别为1,675.79万元、2,216.05万元、2,430.81万元,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83%、3.96%、3.89%。

同期,本立科技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管理费用率均值分别为6.52%、6.02%、6.32%。

本立科技管理费用率与其他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略低,本立科技产品品种少且批量大,管理机构较精简,管理人员较少,管理费用中职工薪酬、业务招待费、办公差旅费、中介服务费等费用相应较少。

2018-2020年,本立科技管理费用率平均低于同行业2.39个百分点,另外,折旧摊销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0.57个百分点、其他类别费用率低于同行业水平。

四、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6.91%,建立完整研发体系助力产品创新开发

在研发方面,本立科技核心团队扎根化工中间体领域十多年,现拥有12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和6项软件著作权。

2016年本立科技因喹诺酮关键中间体和系列原料药合成工艺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了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801产品、1201产品、1501产品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确认为浙江省级工业新产品(技术),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18-2020年,本立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754.22万元、1,855.47万元、2,169.25万元。2019-2020年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5.77%、16.91%。

可以看出,本立科技成立重视化工中间体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工作,并将技术研发、创新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本立科技坚持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定制研发为补充的模式,注重发挥外部研发力量作用,坚持产、学、研联合发展的战略路径,密切关注客户的市场需求,以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政策为导向,进行产品创新开发,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目前,本立科技的研发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自主研发模式,本立科技建立了完整的研发体系,其组织结构如下:

其中,本立科技科研队伍主要由具有科研能力、熟悉化工中间体技术工艺开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构成,具有丰富的化学合成工艺技术的研发、产业化经验。

此外,本立科技设置专家委员会,聘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咨询委员,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在科研项目中的积极作用,确保研发方向的正确性,进一步加强了本立科技的研发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本立科技设立研发中心作为研发创新的载体,持续完善研发管理制度,引进中高级技术人才,不断壮大和优化科研队伍,承担本立科技新产品研发方向的选择、合成新理论的研究、工艺路径的改进及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应用。

以杭州新本立为在杭研发基地,以及五大部门研发部、测试中心、中试车间、发展部、产学研相互间的合作配合,本立科技研发中心被认定为浙江省2018年省级研发中心。

第二种是合作研发模式,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本立科技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企业积极开展合作,充分发挥产、学、研互动优势,提高研发效率。

通过与外部研发机构的合作,可以充分利用本立科技自身行业资源和生产经验,以及外部研发机构的专业人才、技术和设备,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使本立科技能够较快获取所需的相关技术,同时也有助于降低本立科技的研发风险。

为保障技术安全,本立科技与外部研发机构合作时均会签订技术合同,对双方的责任义务进行了约定,包括研发经费、人员场地、技术保密、研发成果的归属等。

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的综合研发模式,与外部研发机构有机结合的研发体系使得本立科技能够站在行业研究的前沿,及时把握行业发展的方向,不断提高本立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种是定制研发模式,定制研发服务是在委托方提供技术的基础上,本立科技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工艺开发、产业化工艺优化等服务,委托方通常是大型医药或农药企业。

在现有行业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实施下,有利于加快本立科技创新工艺替代传统工艺的步伐,对本立科技持续经营能力有积极的提升作用。

五、主要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逾九成,产品产能利用率及产销率高企

报告期内,本立科技主要产品为801产品(指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以下简称“801产品”)、1201产品(指2,4-二氯-5-氟苯甲酰氯,以下简称“1201产品”)、1501产品(指2-(2,4-二氯-5-氟苯甲酰基)-3-环丙胺基丙烯酸乙酯,以下简称“1501产品”)和1701产品(指1-乙基-7(-1-哌嗪基)-6-氟-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盐酸盐,诺氟沙星高级中间体,以下简称“1701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呈增长趋势。

2018-2020年,本立科技801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6,763.92万元、6,554.36万元和6,581.85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5.54%、11.85%和10.64%。

同期,本立科技1201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7,210.41万元、8,590.95万元和7,115.4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6.56%、15.53%和11.51%。

与此同时,本立科技1501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29,479.61万元、39,519.51万元和43,823.4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7.71%、71.46%和70.87%。

2020年,本立科技1701产品实现销量260.73吨和销售收入3,611.46万元,主要系1701产品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经过试生产阶段后,实现了量产并开始规模销售。

此外,801产品、1201产品、1501产品和1701产品的合计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99.81%、98.9%、98.86%。

值得注意的是,2018-2020年,801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0.92%、92.75%、99.83%;产销率分别为106.86%、102.32%、102.65%。

同期,1201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11%、100.84%、105.1%;产销率分别为127.23%、88.28%、95.99%。

同期,1501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8%、77.13%、88.75%;产销率分别为103%、100.65%、95.11%。

2020年,1701产能利用率为23.69%;产销率为64.74%。

可见,除2020年新产品1701的产能利用率及产销率较低外,其余三项主要产品2020年的产能利用率均达八成以上,产销率均超九五成。

本次本立科技募集资金投资计划共用于四个项目,“基于一氧化碳羰基化反应技术平台的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扩产及DDTA、EETA建设项目”、“基于四氯化碳傅克反应技术平台的2,4-二氯-5-氟苯甲酰氯扩产及TBBC、TMBC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营运资金”,分别拟募集1.43亿元、1.45亿元、1.38亿元、0.5亿元。

本次募投项目围绕本立科技现有业务和技术条件,以三大技术平台为基础。

基于一氧化碳羰基化反应技术平台的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扩产及DDTA、EETA建设项目为本立科技801产品的扩产以及一氧化碳羰基化技术推广应用到新产品DDTA和EETA的产业化,形成年产3,000吨801产品、1,000吨DDTA和1,000吨EETA的产能,有助于解决801产品现有产能瓶颈,进一步丰富产品系列,拓宽产品应用领域至农药中间体和新材料中间体。

基于四氯化碳傅克反应技术平台的2,4-二氯-5-氟苯甲酰氯扩产及TBBC、TMBC建设项目为本立科技1201产品的扩产以及四氯化碳傅克反应技术推广应用到新产品TBBC和TMBC的产业化,形成年产3,000吨1201产品及800吨TBBC和1,600吨TMBC的产能,有助于解决1201产品现有产能瓶颈,进一步丰富产品系列,拓宽产品应用领域至新材料中间体和农药中间体。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本立科技研发体系,提升本立科技研发能力,持续优化现有工艺,增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储备,提高解决催化反应转化率、环合选择性等技术难点的能力,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其中,1501产品和1701产品作为以801产品和1201产品为基础原料向下延伸的高级中间体,从产业链来看,可以提高本立科技市场竞争力,在公司整体经营策略中占据重要地位。

1501产品和1701产品的生产销售符合公司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在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的同时,也通过内部领用801产品和1201产品扩大销量,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这两种基础产品的价值。

报告期内本立科技不断提升1501产品的产能并新增1701产品产能,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对本立科技现有业务的继承、拓展和延伸,扩大了产品应用领域和优化产品结构,与发展目标一致,可以增强本立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本立科技将持续加大科研的投入,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增强核心技术竞争力。

  榜单收录、高管收录、融资收录、活动收录可发送邮件至645528#qq.com(把#换成@)。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